《新創大騙局》:根據荒謬實事改編,宜分類在「驚悚」類型

By 凱特C - 4/12/2022



幾年前看到《惡血: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!深藏血液裡的祕密、謊言與金錢》(
Bad Blood: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)這本書時,對於「Theranos」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(Elizabeth Holmes)的所做作為感到不可思議。如今這段真人實事改編為迷你影集《新創大騙局》(The Dropout),雖然依照一般歸類的方法會把它放在劇情類作品,但私心認為分類在「驚悚」類型一點也不為過。


人在一生中,想必都說過謊。不管是為了自己的謊言,或是自認是為了他人而撒的「善意謊言」,多半時候,這些可以算是無傷大雅。但能把一個謊越滾越大,滾到轟動全球、滾到一間新創公司估值高達 90 億美元那可就不得了了。


伊莉莎白霍姆斯,一位 19 歲從史丹佛大學輟學的女生創立「Theranos」,試著用「一滴血」顛覆血液檢測。簡單來說,就是讓血液檢驗普及化,讓民眾能用快速、便宜,加上不用挨一堆針、見到血的方式就能得知檢查結果。


這個看似能掀起醫界革命的創新點子儘管在一開始四處碰壁,但很快地,靠著伊莉莎白霍姆斯的「能言善道」,在數年研發過程中,找來的投資者包括美國政界、軍方、科技業等無數大佬,她也因此成了《富比世》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,也被《時代》雜誌封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之一。


不過,空有一張嘴最終還是沒什麼用。


翻轉醫療產業的野心成了一場夢,這位崇拜賈伯斯的女富豪跌落神壇,而她與「Theranos」高層的惡行也一一曝光,讓這個生技獨角獸從外界賦予高度期待,變成了人人避而遠之的對象。


在改編影集《新創大騙局》中,故事從伊莉莎白霍姆斯輟學前說起,以順敘方式一路講到「Theranos」人去樓空的慘景。


不少真人實事影集為了戲劇化,多少會編寫出更為煽動的情節,但《新創大騙局》根據一段荒謬實事改編,已經不需要再加油添醋,反而從事件後續曝光的文件和影片,對比劇中描繪的人物來看,在批判面向上算是減弱了力道,把她令人瞠目結舌的行為淡化不少。


劇集試著想從她的出身背景講起,從她遇上的人事物,看她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下場。以她的角度出發,在一些橋段中,可以看到她似乎有良心覺醒的時刻,也會暫時讓人有錯覺,認為這一切都是她被周遭人所逼出來的。


我的確相信在一開始時,她的目標並非要詐騙,比起部分投資者唯一在乎的是發大財,她更想闖出一番事業,證明自己擁有的才能與天份。但作為一位創業家,特別是在會影響他人性命的生技產業,她的人格特質是很危險的,讓她在一個又一個分岔路口上,做出錯誤的抉擇。


這讓我想起《絕命律師》第一季中,查克曾狠狠地向吉米說過的一段話:


「我瞭解你,我知道你是什麼料,人是不會變的。你就是假摔王吉米,假摔王吉米還行沒關係,但有法學位的假摔王吉米就像拿機關槍的猩猩。法律是神聖的,你濫用那個權力會有人受傷的。這不是在玩遊戲。」


雖然伊莉莎白霍姆斯自始至終沒有醫療背景的正式學位,與吉米大不相同,但她靠著「能說、敢說」掌握著大權,一句「你濫用那個權力會有人受傷的」套在她身上再適當不過。


我不知道她在謊言連篇、傷害這麼多人,又在法庭辯護時把過錯都推給他人後,內心深處究竟有沒有一絲愧疚。但在揮別舊愛也是「Theranos」的 COO 桑尼巴爾瓦尼(Sunny Balwani)後,她與伊凡斯飯店集團的繼承人比利伊凡斯(Billy Evans)幸福結婚生子,並在年初判決中 11 項指控僅有 4 項成立,在受害者眼裡看來必定格外刺眼。


若對這個故事還有興趣的話,強烈建議可以去看約翰凱瑞魯(John Carreyrou)撰寫的書籍《惡血: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!深藏血液裡的祕密、謊言與金錢》,也可以補一下 HBO 推出的紀錄片《矽谷血檢真相報告》(The Inventor: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),從不同面向了解這起事件,相信會有更宏觀的看法。


  • Share: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