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餐廳失控夜》:90 分鐘一鏡到底絕非炫技賣點

By 凱特C - 4/07/2022



 看完《餐廳失控夜》(Boiling Point),想起在美國 Working Holiday 的日子。


《餐廳失控夜》是從編導菲利普巴倫提尼(Philip Barantini)在 2019 年推出的同名短片改編,同樣找來短片主角史提芬格拉漢姆(Stephen Graham)再次飾演主廚,描述在一年之中最忙碌的夜晚,倫敦餐廳的主廚安迪試著在繁重工作與私人困境間找到解決之道。然而,各種突發狀況讓危機一觸即發...


編導待在餐飲業 12 年,從最基層員工一路做到變成主廚,電影中的情節是他曾目睹的情況,他也透露甚至在現實中,還有更多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件。雖然聽來有點誇大,短短幾個小時內把餐廳變得像戰場一樣,但因為有過類似經歷,反倒讓我在看到一波未平、一波又起的紛爭時,忍不住會心一笑。


多年前一個人提著大大的行李箱飛到美國,中途花了大把時間轉機、趕地鐵、搭火車後,終於抵達了工作地所在的海濱小鎮。當時還不知道即將走入「地獄廚房」,只想著眼前有許多悠哉的人們晃過來、晃過去,讓我誤以為這幾個月可以愜意過活了。


想像幻滅,我一邊羨慕室友可以待在禮品店、甜品店時,一邊正在餐廳揮汗工作。其實這個餐廳跟片中高級西餐廳全然不同,只是在海濱旁的渡假樂園餐廳,但同樣有著半開放式的廚房,客人可以走來跟你閒聊、抱怨,自然也可以看到你烹煮食物的過程。


當時我負責炒牛肉起司三明治(Cheesesteak)、墨西哥起司薄餅(Chicken Quesadilla),加上不時要跟大廚喬一下烤箱空間,邊出烤乳酪三明治(Grilled Cheese)。光是負責這幾樣餐和日常備料就讓我忙翻天,天天都想翹班。從上工到結束打卡,手真的可以用快廢掉來形容,更不用說在片中的高級餐廳,可以想像到現場有多高壓,就如原文片名「沸點」(Boiling Point)一般,人人都到達了臨界點。


雖然我工作的餐廳和片中的規模等級有差,也不是天天都這麼令人崩潰,但基本上內外場不合就像電影中的情節一樣,一有紛爭發生就是互推責任,沒人願意認錯!接的單一多,大家手不停歇時,脾氣就變得更暴躁,外場看來悠閒的模樣也像極了片中服務生一般,甚至連員工上班喝酒的例子也出現了。


至於被客人羞辱、歧視呢?恩,當然也在我身上發生過。


儘管《餐廳失控夜》喚起這段不算太過愉快的回憶,但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。究竟 90 分鐘一鏡到底怎麼拍?攝影師要如何撐下去?會不會只是種噱頭,其實是「偽一鏡到底」呢?


編導思索是否該使用一鏡到底時,翻了翻電影史上用此方式拍攝的長片,結果只有不到 30 部電影,這讓他想著:「好吧,所以說用這種方式去拍,要嘛就是超級難,不然就是種很蠢的方法。」但他又覺得把整部片分成四段 20 分鐘的一鏡到底是可行的,那就沒什麼特別之處了。


於是攝影師馬修路易斯(Matthew Lewis)接受了這項挑戰,但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技術層面的問題。


拍攝 20 分鐘的短片版本時,馬修路易斯穿上了負載減輕的背心,但沒辦法在 90 分鐘的長片中這樣做,因為重量還是過重。於是,他們和 Canning24 合作,對方提供了一種裝置,可以把 Sony 這款 Venice 攝影機的機身裝在背心後方,鏡頭和感應器則懸掛在前面分散重量,這才讓攝影師可以一口氣完成整部電影的拍攝。


有別於短片僅聚焦在主廚身上,發展成長片後,隨著鏡頭轉移,焦點不時在其他位廚師、甜點師、服務生、經理、客人身上遊走,也不光是在餐廳內,更走到室外,讓觀眾也掌握了整個空間的格局。


一鏡到底有時會淪為一種炫技賣點,但在《餐廳失控夜》卻不光是賣點,而是真正達到了它的效果,因為許多情節著重在人物和人物間的互動,且不光是兩者之間,有時甚至有第三人、第四人先後加入,若經過剪接就破壞了角色間延續的情緒,也營造不出令人窒息的感受。


經過數十分鐘的高壓後,電影邁入尾聲,逐漸推疊的情緒爆發之際,不免好奇這個一鏡到底的終點會在哪?不爆雷,快把握電影上映第二周。

  • Share: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