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電影〕《屍速列車》面對陌生人,沒有情感上的羈絆,你會救他嗎?

By 凱特C - 9/04/2016



以活屍為題材的電影、戲劇在西方屢見不鮮,2010年開播的影集《陰屍路》掀起一波活屍熱潮,接著又有2013年上映的電影《末日之戰》。


      反觀亞洲,近年來以活屍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的確較少,南韓導演延相昊首次執導的真人電影《屍速列車》不僅成功帶來視覺娛樂效果,更將故事聚焦在「人性」的情感層面。



       《屍速列車》描述男主角碩宇(孔劉 飾)與前妻失和分開,按捺不住女兒想找尋媽媽的心,便帶著她乘坐高鐵前往釜山。此時,不明病毒入侵首爾,其中一名被感染的人搭上這班列車。從首爾到釜山的這段過程,不同背景的人們各自展現面對死亡威脅想要保命時,會怎樣抉擇下一步。



      曾聽過關於電影有這樣的說法,開頭10分鐘若無法成功吸引你,接下來會對影片的期待大打折扣。而《屍速列車》前10分鐘,病毒入侵、男主角的職業與個性、男主角與妻子的關係,疏於照顧的女兒,幾項要素在短短幾個鏡頭中就交代完畢,接著就進行主要故事的場景,高速列車。


      從被感染的人上車到第一個高鐵人員被咬的期間,正是群演員出場的安排。每個人的背景、個性在這幾場戲中就已經充分的告知觀眾。故事走向有幾分《末日列車》的味道,病毒從後段列車開始蔓延,雖然本片不是聚焦在貧富階級意識,但最後主要的「壞人們」的確集結在最前段車廂。




      若說「壞人們」的壞只是相對於好人來說,這樣的想法是否能被接受?先拋開最惡的那位權富者不說,因為他真的很惡質。逃亡過程中,其實各個都想保命,『如果讓「有可能被感染」的你們進來車廂,我們會有危險!』我不認為他們是100%的錯,但的確很自私,只是當面對一群「陌生人」,又沒有情感上的羈絆,這是很現實的求生想法。


      當多數有這樣想法的人集結一起,又有最惡的權富者煽動,男主角群們終究成了弱勢的一方,還連帶使得有人犧牲,但劇情接續對「壞人們」安排也算某種程度的大快人心。最終結尾想必讓不少人難以接受,但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安排,打破了英雄主義的公式。



跳出劇情,談談男主角孔劉。第一次看他的戲是2007年播映的電視劇《咖啡王子一號店》,隨後入伍的他讀到電影《熔爐》原著,促使他退伍後將這部作品影視化。《熔爐》是我目前看過他的作品當中最喜歡,但不想看第二遍的電影,不是因為難看,而是沉重感讓人相當壓抑。


      隨後他又出演幾部電視劇和電影,今年則以《屍速列車》再次喚起台灣觀眾的注意。在片中,他從對週遭人事物漠不關心到「醒來」的轉折,反倒像是從「活屍」成為了一個「人」。而一場在廁所哭泣的戲是全片中讓我感到較揪心的,即使感到束手無策,依然要打氣精神保護女兒。
   




      曾有報導指出,《屍速列車》宛如《末日列車》和《末日之戰》的綜合版。但我覺得《屍速列車》不僅是在娛樂效果上讓人滿足,更多了刻劃「人性」的部分。不如《末日列車》那般讓人脫離現實,也不像《末日之戰》不時透露出的英雄主義訊息。《屍速列車》僅是描述小人物們在遇到活屍時,那種恐懼、自私、無奈、犧牲等等心境上的轉折,讓人非常有共鳴,資深動畫導演延尚昊首次執導真人電影的佳績真的讓人讚嘆。


《屍速列車》Train to Busan │118分鐘│輔導級|韓語發音
上映日期:2016-09-02
(觀影日期2016.08.25 特映會)
IMDb:8.0(2016.09.03查詢)

以上圖片取自IMDb。


  • Share: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